
精油點樣用先安全?教你正確使用和保存精油,快速掌握芳療照護重點,放心享受香氣帶來的療癒感覺。
⚠️ 使用精油之前必須先稀釋!
精油是極濃縮的純植物化合物,使用前必須先用基底油作為媒介稀釋,才可使用於皮膚塗抹。
冷壓及無精煉過的植物油例如甜杏仁油 (Sweet Almond oil)、荷荷巴油 (Jojoba oil) 或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都是常被用作稀釋精油的植物油。要是你不喜歡用植物油,無氣味基礎乳霜、乳液、蘆薈啫喱、護膚用蠟,甚至是全脂牛乳,也可以成為精油基底。
因為精油是油溶性,使用水、花水 (純露) 或者酒精的話,混合後並不能完全分散精油。所以使用精油或調香產品後 (不論是否已稀釋),都需要用肥皂徹底洗手,以免不小心觸及眼睛黏膜。天然精油親油不親水,純水並不能帶走皮膚上的精油成份喔!
🧪 最安全的精油使用份量與濃度是多少?
要計算精油用量比例,最準確的做法當然是用電子秤,對於日常家居芳療卻很不方便。最靈活又通用的做法,就是直接以精油瓶的滴塞 (dropper) 來計算:1ml ≈ 20 滴。有些精油生產商會將滴數份量標記在瓶子上,使用前記得先參考個別商品說明。
對於正常成年人,最安全的精油濃度為 1-3%,長者、體弱者的使用濃度要稍稍下降至 1-2%,皮膚容易過敏的人也一樣要視皮膚耐受程度下調。大孩若沒有過瘦或過矮,可參照成年人的使用濃度;小孩 5 歲到 12 歲可使用 0.5-2%,2 歲以上 5 歲以下幼兒最多 0.5-1%。
小於 24 個月的小寶寶,請先不要使用精油。
🙅🏻♀️ 哪些人要小心使用精油?
懷孕期或哺乳期間,孕媽媽與新手媽最好先停止使用精油,諮詢專業芳療師及請教醫生的意見後,看孕期階段與哺餵狀態再作決定。
小孩身體對於化合物的耐受程度與成人年不一樣,除了濃度及劑量,要考慮的還有化合物本身的安全性。有些比較有名的精油品牌,會標榜某幾種精油或複方適合小孩使用,某程度上也有參考的價值。
高血壓、低血壓、蠶豆症 (G6PD)、癲癎症、有婦科健康問題、哮喘、氣喘、長期病患尤其心臟或肝腎疾患、癌症患者,使用精油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芳療師。
長期服藥者,無論藥量輕重,記得先詢問醫生意見後方可斟酌使用精油,以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精油配方不能混合正規醫療藥品同時使用,想用芳療代替傳統西藥治療更絕對不行!
✅ 最推薦的使用精油方法?
最有效的精油照護方法一定是塗抹皮膚與浸浴 (泡澡)。不接觸皮膚又可以享受到精油神奇效果的話,最常見選擇室內擴香,或滴在手帕上吸聞也不錯。
還有一種較少用卻很古早的使用精油方式:冷/溫/熱濕敷。對於扭傷、瘀傷等日常狀況,或者發燒降溫,濕敷是個好選擇。
使用水氧機擴香時,最好同時將室內門窗打開,並將擴香機放置到較遠離的位置,才不會讓精油濃度在身邊和室內空間過度累積。也請勿以皮膚直接接觸噴出的精油水霧 (千萬別蒸臉!),尤其注意不要讓小孩或寵物把玩精油擴香機。
為達到最佳的香氣擴散效果,我們不建議你使用帶火種的香薰爐。如果真的想使用傳統點火式香薰爐或加熱式薰香器,請務必注意用火及電力安全。
🧐 精油可以內用口服嗎?
直接回答你:不行!✋🏼
精油是油溶性可揮發易燃物品——未稀釋的精油,甚至可以灼傷較薄或敏感的皮膚,這同時亦包括了沒有厚表皮層保護的嘴唇、口腔、舌頭、喉嚨黏膜和食道。
或者你會看到有芳療師、家居芳療達人或精油商品從業員向大眾推廣服用精油。在如何稀釋、使用媒介、稀釋的濃度以外,精油是否該被口服進人體,其實還有一些藥學與毒理學的因素需要納入考慮。對於大眾,最重要記住「會灼傷」這一點就已經很足夠了。
順帶一提,也千萬不要將精油塗抹於眼部、滴耳、或使用於身體黏膜部位,包括生殖器範圍。也禁止以入侵性方式 (例如皮下注射) 攝入精油。
所以綜合以上,將精油與開架成藥一視同仁,不亂用亂服,可能很多芳療師甚至藥師也不會有異議。為了你的健康著想,在諮詢專業芳療師之前,先不要隨便口服精油喔!
😨 皮膚好像對精油過敏,怎麼辦?
在使用精油期間出現皮膚過敏、紅腫、紅疹情況,請馬上停用精油。因為精油是油溶性,以肥皂清洗、用護膚油輕輕抹擦、用羅馬洋甘菊花水 (純露) 濕敷鎮靜,都可以給皮膚鎮靜抗敏。
在即時徹底清洗乾淨、鎮靜敏感及補濕後,通常皮膚的過敏狀況都可以自然消退。要是情況在 1-2 天後仍然沒有改善,請務必向醫生求助。
皮膚愈容易過敏的人,在使用精油前,我們會建議先進行過敏測試 (patch test):不論單方或複方,將 1 滴精油混入 5 ml 低致敏植物油稀釋 (濃度 1%),例如山茶花油、荷荷巴油,然後用棉棒點塗 1 滴於耳背、手腕或手臂內側,觀察 24 小時,看看會否出現過敏反應。
事實上,如果你本身不屬敏感肌,在使用精油後卻覺得皮膚有異樣,發紅、痕癢,你可以再仔細分辨到底是對某種植物及當中的化學物質過敏,還是只是一刻間的刺激反應 (sensitising effect),而這些反應通常短時間就會消失。若然是你的體質本身會對某種植物產生過敏,例如果仁類、菊科,致敏反應是可以因人而異的。
有些精油有光敏性,尤其包括檸檬、佛手柚、葡萄柚,如果有接觸過皮膚,最少 8-12 小時內不要作日光浴,避免刺激曬傷。(參考列表 1)
有些精油的化學成份例如醛 (aldehyde)、酚 (phenol),濃度過高或劑量使用不當的時候,特別容易刺激皮膚發紅,引起表皮不適,例如香蜂草、百里香;像胡椒薄荷或澳洲尤加利這一類帶有「涼感」的精油,對於小孩、細嫩肌膚及臉部更應該慎用或禁用。(參考列表 2)
另外,長時間存放著的精油,尤其柑橘類及松柏類,當中的單萜烯 (monoterpene) 成份也較容易會隨時間氧化,特別容易刺激皮膚。
列表 1|光敏性精油 Photosensitive Essential Oil/ Carrier Oil
歐白芷 (白芷) Angelica
佛手柑 Bergamot
芹菜籽 Celery
檸檬 Lemon
萊姆 (青檸) Lime
阿密茴 Khella
歐當歸 (圓葉當歸) Lovage
柑 (柑橘) Mandarin*
甜橙 Sweet Orange*
血橙 Blood Orange
葡萄柚 Grapefruit
檸檬馬鞭草 Lemon Verbena
聖約翰草植物浸泡油 (貫葉連翹/金絲桃浸泡油) St. John’s Wort infused oil*** 根據英國 IFA 精油分類,最純正的柑、甜橙,已歸類為零至極微弱光敏的精油。
** 此為使用植物油 (例如太陽花籽油) 浸泡的聖約翰草油。
列表 2|容易刺激皮膚精油 Sensitising Essential Oil
印度藏茴香 Ajowan
八角 (洋茴香) Anise
熱帶羅勒 Basil, Exotic
神聖羅勒 Basil, Holy
甜月桂 Bay Laurel
西印度月桂 Bay St. Thomas
黑胡椒 Black Pepper
藏茴香 (葛縷子) Caraway
桂皮 (桂枝) Cassia
喜馬拉雅雪松 Cedarwood, Himalayan
錫蘭肉桂皮/葉 Cinnamon
丁香花苞/葉 Clove
古巴香脂 Copaiba
野地薄荷 Cornmint
小茴香 (孜然) Cumin
絲柏 Cypress
洋茴香 Dill
尤加利 Eucalyptus|多個品種
甜茴香 Fennel
冷杉 Fir
薑 Ginger
桉油醇露頭永久花 (馬達加斯加) Helichrysum, Naked Head*
甜土木香 (旋覆花) Inula
阿密茴 Khella
馬纓丹 Lantana
檸檬 Lemon
檸檬香茅 Lemongrass
檸檬馬鞭草 Lemon Verbena
圓葉當歸 Lovage
玉蘭花 Magnolia
熏陸香 Mastic
香蜂草 Melissa
牛至 Oregano|多個品種
肉豆蔻 Nutmeg
平葉歐芹 Parsley
胡椒薄荷 Peppermint
松針葉 (赤松) Pine Needle (Scotch Pine)
大馬士革玫瑰 Rose, Damask
樟腦迷迭香 Rosemary, ct camphor
馬鞭草酮迷迭香 Rosemary, ct verbenone
綠薄荷 (留蘭香) Spearmint
聖約翰草 (貫葉連翹/金絲桃) St. John’s Wort**
藍艾菊 (摩洛哥洋甘菊) Tansy, Blue
龍艾 (龍蒿) Tarragon
茶樹 Tea Tree
百里香 Thyme|多個品種
薑黃 Turmeric
冬季香薄荷 Winter Savory
冬青 Wintergreen
伊蘭 Ylang Ylang* 馬達加斯加出產的露頭永久花,與高級護膚品常用的科西嘉島永久花 (Helichrysum, Corsica) 的氣味與功效均不相同。
** 此為聖約翰草提煉精油,並不指浸泡植物油。
🤔 精油會帶來「排毒反應」?
在使用精油後的 24 小時內,有些人會感受到很常見的短暫精油「副作用」,例如輕微頭暈、頭痛、疲倦、情緒較高漲、肌肉酸痛等,尤其是使用於全身按摩或浸浴之後。這是完全正常的回饋反應 (contra-actions)。
大部份精油的作用,都是通過激勵身體免疫系統使身體進行自我修復,而不是像傳統西醫對抗療法壓抑或消除症狀。若你的不適感沒有隨時間消退,請不要猶豫聯絡你的芳療師,甚至盡快就醫。
🚨 緊急救護建議
誤食精油時,千萬請勿催吐!請即進行急救三步曲:
- 即時使用煮食用油漱口;
- 服用兩大湯匙煮食用油或全脂牛奶,以幫助稀釋上消化道內的精油;
- 馬上就醫。
💚 存放精油方式
精油是極濃縮的有機化合物,任何時間都必須將精油放置於小孩及寵物不能觸及之處,以免誤食。
未稀釋的精油因為帶腐蝕性,必須使用深色玻璃樽或鋁質容器,存放於陰涼無光及遠離火種之處;至於稀釋過的精油,不論濃度,同樣建議使用深色玻璃器皿盛載。低濃度精油產品如使用塑膠容器,必須選擇耐酒精而且不透光的 PP 或 HDPE 。
儲存的時候,蓋子記得要關緊,不要讓精油跑了~。使用木盒或鋁盒直立存放,可減慢精油氧化及揮發的速度;鐵盒並非完全不適合,卻有較大機會被精油的揮發物質侵蝕。也請不要用塑膠盒或膠袋收納精油 (航空或短暫運送唯有忍耐…)
另外,精油份量最常以「滴」計算,家居芳療使用購買小瓶 5-10ml 已經很足夠,減少做成浪費。個別精油之存放期請參考包裝指示,更重要是,相信你自己的嗅覺!
This site 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lways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using essential o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