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博卡簡介
About Kipperkarten
解開德國基博卡的身世之謎
德國基博卡 (Kipper, Kipperkarten),是一種源自德國慕尼黑的占卜卡。正確一點說,它是上上世紀 1890 年代開始出現在德意志帝國下屬邦國巴伐利亞 (Bavaria) 的紙牌。看人物服飾與圖畫背景,例如 Militärperson 的軍人制服、Eine Reise 的路牌和風景,它的描寫充滿巴伐利亞及奧地利邊境地區風情,呈現出濃厚的畢德麥雅 (Biedermeier) 藝術風格。
在牌卡占卜大家庭中,離開德語通用地區之後,不難發現基博卡的使用並不那麼普遍。對它的背景有興趣的人,也沒有對其他系統例如雷諾曼卡的那麼熱衷。一個落落長的德語名字,Kipperkarten,甚至是 Kipper Wahrsagekarten,真的有可能讓很多牌卡用家一看到就已經嚇到轉頭就跑🌚
有官方發行記錄的第一套基博卡,出版說明書標記著 Matthias Seidlein (前身為文具商) 的名字,作者為 Mrs Kipper;及後於 1900-10 年間,再發行了一套由 Frau Kipper 著作的版本 (Frau 即德語「女士」)。講故事環節來了:Kipper 女士是一位著名的德國占卜師,擅長於雷諾曼與吉普賽占卜卡 (Zigeunerkarten)。她從柏林千里迢迢遷居到巴伐利亞,卻因為想融入地區文化的原因,借用了吉普賽占卜卡的內容,重新設計出這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牌卡。
後記:以上有關「Kipper 女士創作牌卡」的情節,是從來沒有得到證實而不知道是否為出版商虛構出來的故事。(笑)
❓除非是故意懷舊復刻,否則對照歷史時間線,我們會發現畢德麥雅時期早在 1848 年已經結束。亦即表示,基博卡可能早於 1890 年前就已經悄悄面世了。
Fin de Siècle Kipper
基博卡的新世紀突破
藉由介紹基博卡,與大家分享一個與「世紀末基博卡 Fin de Siècle Kipper」有關的真實故事。
在德國,基博卡是一套頗有歷史而且珍貴的牌卡系統。不過根據 Ciro Marchetti 曾經發行塔羅牌與雷諾曼卡的經驗,他覺得巿場對於傳統牌卡被重新設計或定義的反應很難預估,尤其明顯看到基博卡的使用正在衰退、萎縮的時候。在強烈好奇心驅使下,他開始研究起 AGM-Urania 編輯送他的經典基博卡,發現面臨的挑戰比預期中有趣得多了。
首先讓他踢到鐵板的,是語言障礙問題。生於意大利、於英國長大的他不愔德語,看著傳統牌,只能猜測標題意義;對於基博卡的系統結構,既沒有牌組又沒有像雷諾曼卡一樣的主要象徵圖案,感覺就是非常陌生。
身為平面及廣告設計師,讓他覺得最難堪的,是傳統牌的視覺傳意不清晰。在他眼中,那一套傳統基博卡「好像沒有圖像合理性以支持解釋它們想表達的意義 (’seemed no visual rational that supported their intended meanings’)」。他舉出了例子,例如逆境 Kümmer und Widerwärtigkeiten、困惑 Trübe Gedanken,這兩張牌的人物描寫非常相似。單純看人物臉部表情、動作及特質表達都意味不明,而且很多張牌都頗為類似,難以充份連結牌義。
缺乏象徵圖案、圖像表達不突出,環境及背景細節描述又不夠清楚,對於不熟悉或未使用過傳統基博卡的人,這 36 張牌可說是幾乎沒有意義。但是 Marchetti 又認為,傳統基博卡即使存在圖像上的缺陷,它仍然是一套很有用的工具——熟悉這系統的人也或許不是對圖像沒有想法,只是有點拿它沒辦法而已。
仔細考慮過可以改進的空間之後,Marchetti 套用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背景,取代原有的傳統設定,重新設計了一套新的基博卡。Fin de Siècle Kipper 從此面世!
在傳統牌描寫中,本來的人物和背景都像屬於富裕階級的故事,有著光鮮亮麗的優越家境,外面的真實世界彷彿與他們這些角色無關。在 Marchetti 的畫筆下,他決定在 Fin de Siècle Kipper 加入三張牌:貧窮 Poverty、苦工 Toil & Labour、群體 Community。
無論是哪一個年代,「貧窮」是富裕社會的陰暗面;「苦工」用作比照 Arbeit Beschãftig 更辛酸甚至殘忍的一面;「群體」的出現,讓一眾傳統牌的人物可以離開他們的中產安樂窩,看看現實普羅社會的真正樣貌,也讓需要支持的人找到同儕和援助。這三個新議題,突破了傳統基博卡中那個中產社會的假象,令基博卡的人物特質、關係及事件描述發揮更盡致。
如此說來,Ciro Marchetti 的「世紀末」基博卡,其實反而是這套傳統牌卡系統的「新世紀」呢。
基博卡有什麼特別之處?
也許你會覺得,能夠用作占卜的牌卡,最常用到的塔羅牌是牌卡之王,已足夠應付大部份的諮詢難題;再加上雷諾曼卡,連西比拉卡也可以先放一邊了,還未包括其他神諭例如天使卡呢…。為什麼還需要動用到德國基博卡呢?
相對於塔羅牌和西比拉,基博卡是一套較為精煉的系統,呈現的內容亦較為個人化。與其說「需要直覺」,它的操作事實上更依賴「視覺性」。在圖像表達上,雖然它某些主題與雷諾曼很接近,完整題材中卻沒有包括單一物件 (objects),牌義定位也比雷諾曼更明確。另一方面,基博卡的哲理意味並不像塔羅牌濃厚;相對西比拉卡的多愁善感情懷大氾濫,基博卡的情境設定和論述就理性實在得多了。
除了可以像雷諾曼卡一樣全開大牌陣以外,基博卡亦很擅長以小牌陣敘述故事,講求的是牌卡之間的互動性 (interaction) 與動態 (dynamics)。換言之,會使用雷諾曼卡的人,基博卡應該也很容易適應。
覺得的西比拉卡 52 張的主題太雜亂、而雷諾曼的意象有時候又太過「謎樣」嗎?只有 36 張的基博卡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喔。